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优秀炒股配资门户

广东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出台 协调区域发展成重点

187

2024-04-19 【 字体:

  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广东一股脑公开了五大都市圈的发展规划。

  12月20日,广东省政府发布了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期为2023—2030年,展望至2035年。

  据广东省发改委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介绍,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分别由广州、深圳市政府会同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并经国家发展改革委衔接函复,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由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这代表着,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成为国家级都市圈。

  艾学峰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培育发展五大都市圈,是广东省顺应产业升级、人口流动和空间演进趋势,增强大中小城市发展合力,形成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新优势,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广州社科院副院长杨再高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五大都市圈的建设有利于打造广东未来发展增长极,增强大湾区带动作用,特别是带动粤东西北的发展。

  广东五大都市圈常住人口达1.08亿,占全省比重85.41%,五大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93.6%,居民可支配收入达5.8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90%。

  规划点明各都市圈所面对的问题

  规划在点明各都市圈拥有不同优势的同时,亦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广州都市圈内广州以外各市之间合作动力不足,深圳都市圈政府间合作协议约束力较弱。珠西都市圈核心城市带动力不强、产业协作与创新资源相对不足。

  粤东粤西的未来发展备受关注,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直接点明,受发展阶段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约束,汕潮揭都市圈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汕头作为特区和粤东中心城市,特区作用未充分发挥。

  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还指出,随着面对外贸和外部市场加速萎缩对外需挖掘、提升进出口品质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周边地区对汕潮揭都市圈虹吸效应凸显,加之汕潮揭都市圈经营成本攀升,优质产业在发生转移。但又由于区域创新水平不高,科创领域相对落后,未来或面临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等方面被拉大差距的挑战。

  位于粤西的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称,当地产业发展亟待转型升级。制造业中资源型、粗放型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偏高,部分主导产业下游产业链延伸不足,创新链、供应链水平偏低。该规划也提及周边地区对当地的虹吸效应,所面临区域竞争压力不小,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新技术、新业态等方面后发追赶面临挑战。

  杨再高表示,三个都市圈协调发展,带动粤东粤西两个都市圈建设,是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部署。在此基础上,通过带动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的发展,对接自贸港和北部湾地区,加强与海南、广西的交流合作。同样也可增进与厦门福州等都市圈的联系,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圈,推动更大范围的区域协调发展。

  五大都市圈的协同发展如何推进?

  杨再高告诉记者,通过五大都市圈建设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相协调,广州、深圳和珠西三大城市圈与粤东粤西地区联动,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城镇体系建设,推动新型城市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广州都市圈在区位条件、经济体量和发展空间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行政壁垒依然存在,政策协同水平不足,区域利益协调难度较大,都市圈内广州以外各市之间合作动力不足,统一的区域市场体系尚未形成。

  规划指出,广州都市圈各城市协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需坚持以推动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和数字化转型为导向,探索“研发+制造”“总部+基地”“前端+后台”“总装+配套”“孵化+产业化”等合作模式,推动广佛产业高端化发展,支持肇庆强化产业转型升级和质量品牌建设,支持清远等地主动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新一轮产业转移,实现都市圈产业协同联动发展。

  深圳都市圈各城市经济关联度高,2022年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约4.9亿元,人均GDP14.3万元。科创产业协同高效,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都市圈内形成较完善的产业分工体系。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要素高效流动格局基本形成,具备建设都市圈的良好基础。但深圳都市圈里,深莞两市面临城市治理承压明显、发展空间不足等诸多挑战。都市圈内跨市域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尚未建立,政府间合作协议约束力较弱,跨市域重大项目协调难度较大。

  规划指明,深圳都市圈需高质量建设跨区域产业组团。“河套―西丽湖―光明―松山湖”聚焦创新产业,“前海片区―滨海湾新区―翠亨新区临港”聚焦临空经济,“坂田―观澜―塘厦―凤岗―平湖”聚焦电子信息产业,“坪地―清溪―新圩”聚焦绿色低碳产业,“潼湖―银瓶创新区”聚焦装备制造业,“龙岗―坪山―大亚湾―惠阳”聚焦高端制造业,“坪山―龙岗―大鹏―惠城―博罗―龙门”聚焦健康产业。规划还特别提及,建设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促进东莞和惠州等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依托“深莞穗发展轴”和“深惠汕发展轴”的沿海区域,构建功能多元的海洋经济发展带。

  珠西都市圈位于珠三角连接北部湾城市群乃至大西南的门户地区,该地区的发展有利于珠三角辐射带动粤西及大西南地区发展。但珠西都市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核心城市带动力不强,以及产业协作和创新资源相对不足。规划要求以区域协调、功能互补、辐射拓展为导向,以珠海为核心,以中山、江门、阳江为增长极,构建“一核三极、两圈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

  未来,珠西都市圈将推进与广佛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机械工业及自动化控制等产业合作,协调推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打造广州都市圈工程装备、汽车等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供应基地。同时强化与深圳都市圈合作,主动承接深圳制造业转移和高端服务功能溢出,探索“东岸总部基地+西岸生产基地”“东岸研发+西岸孵化转化”等协同发展模式,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互动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珠西都市圈将拓展与湛茂都市圈及北部湾其他地区合作。加强与湛茂都市圈冶金石化产业合作,共建冶金石化产业集群。携手湛茂都市圈和北部湾其他地区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和沿海现代能源产业,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海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和沿海清洁能源产业带。

  杨再高表示,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是深化落实大湾区规划纲要的一个战略部署,不仅大湾区区域范围本身要发展,还要带动周边发展。

  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指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机制向都市圈延伸。参照深汕特别合作区改革创新模式,探索在汕潮揭都市圈选择特定区域与广州、深圳等城市开展“飞地经济”合作。争取国家、省将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自贸试验区相关扶持政策覆盖拓展到都市圈重点区域。

  据了解,汕潮揭都市圈还将拓展与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其他城市及台湾合作。加快漳汕高铁建设,力争开通汕头站开往华东、闽浙方向列车,形成快速连接长三角、粤闽浙沿海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依托对台小额贸易点等平台,发挥南澳对台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桥头堡作用,争取放宽对台贸易政策,拓宽与台湾医疗养老、金融保险、海洋生物科技等领域合作。

  湛茂都市圈是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连粤港澳大湾区、南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北通成渝双城经济圈,联动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区域。规划指出,要构建“轨道+航空+港口+公路”的立体集疏运网络,将湛茂都市圈打造成为具有国际服务功能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性节点和全省重要交通门户。

  规划特别提及,支持湛茂都市圈升级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特别是在绿色化工石化产业方面,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面向东盟的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新材料前沿阵地和发展新高地。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湛茂都市圈计划大力发展氢能源产业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发展氢能公交车、公共机构用车、载货车及氢能燃料电池备用电源、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供应链产业为契机,探索整合两市氢能产业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上下游协作、精细化的产业链。

  谈及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出台的意义,杨再高强调,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走在全国前列,广东提出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该规划的出台,对推动全国都市圈建设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市化方面有重要意义。

阅读全文